截至12月25日,全市PM2.5平均浓度为41.9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12.9%,改善幅度全省第五;PM10平均浓度71.1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5.6%,改善幅度全省第四;空气优良天数比例74.7%,同比增加0.8个百分点,改善幅度全省第六。三项主要指标“两降一升”,改善位次全省靠前,空气质量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。
建立健全三项工作机制。健全考核监督机制,制定并实施了《淮南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年度考核办法(试行)》《淮南市县区环境空气质量月排名及奖惩办法(试行)》《淮南市乡镇(街道)环境空气质量月排名及奖惩办法(试行)》等大气污染工作考核办法。建立巡查管理机制,实施问题发现、交办、整改、反馈、复核、销号闭环管理,开展空气质量数据监控与大气污染问题处理快速联动。建立精准治理机制,引入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专业团队,实施细颗粒物与臭氧污染协同治理,完成2020年淮南市行业VOCs 排放清单分类编制和2021年度夏季期间臭氧污染成因和来源分析。
推进实施年度重点任务。完成燃煤电厂机组超净排放改造10台,取缔散煤加工点6个,淘汰燃煤锅炉218台,取缔占道经营性小煤炉710个,完成生物质锅炉达标排放改造10项;完成建材类企业提升改造9家;完成混凝土搅拌站扬尘防治整改33个,完成施工工地扬尘整治186家,查扣非法渣土车辆503台次,责令项目工地整改42起次。
扎实开展夏季臭氧治理。开展VOCs走航监测2次,共发现高值点位34个;编制重点涉VOCs企业一行一策5家;完成对全市涉VOCs企业监管全覆盖,累计发现问题83个,对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16家企业立案查处。督促12家涉VOCs企业完成低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替代,指导督促45家企业建设适宜高效的治理设施。
全面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。开展路检路查91次,检查检测车辆1486辆,查处尾气超标车辆197台;固定遥感监测机动车270万辆次,处罚3814台高污染车辆;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5000台,对215台排放不合格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处罚并驱离。
|